【古麻慕课第24期·精粹】李志教授:《患者血液管理的临床实践

发表时间: 2024-04-17 22:14:07 作者: 欧宝电竞平台app

  假如是慢性贫血患者,假如术中没什么大出血的风险,我建议把输血的时机纠正,在手术主要步骤完成之后再为患者输入红细胞,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1.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最初由澳大利亚血液病学家Jalnes 教授在1998年首次提出,2005年发表《输血的范式转变》输血医学的重点应从血液制品转向患者本身。

  4.2020年WHO在2020-2023年《血液制品行动框架》中,将PBM方案的有效实施列为6大目标之一。

  患者血液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系统化、循证的方法,通过管理和保存患者自身的血液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促进患者安全和知情同意。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要不要输血等。

  术前贫血,应在术前采取非输血措施纠正贫血。对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的贫血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积极治疗贫血。

  对术前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别的可能影响止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出血风险和药物特点采取对应的防治方案。

  对预计术中出血较多和输血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应评估并选择适宜的自体输血方式。多学科会诊讨论(MDT)。

  5.静脉铁、皮下α、维生素B12和口服叶酸的超短期联合治疗减少了接受择期心脏手术的术前贫血或孤立铁缺乏症患者的红细胞和总同种异体血液产品输血。

  在麻醉评估当天(通常在术前一天,但在周一手术的患者,上个周五)进行治疗。

  2.超短期联合治疗可减少术前贫血或孤立性缺铁患者接受择期心脏手术时红细胞和同种异体血液产品的输注;

  3.静脉注射铁,皮下α和维生素B12以及口服叶酸的联合给药明显加速造血反应,是减少RBC输注的最可能机制;

  手术失血是导致患者贫血、输血和不良结局的主要的因素,应用各种措施减少手术失血至关重要。

  1.在35℃以下,血小板出现归巢现象,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向脾脏归隐,有效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急剧下降。

  2.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37℃具有最佳凝血活性,35℃以下其活性大大降低。

  3.低体温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

  1.纤维蛋白是凝血级联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在血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抗纤溶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血栓内纤维蛋白的酶解,抗纤溶剂可以显著减少出血。

  3.氨甲环酸在减少产科[1]、心脏和骨科[2]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数量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三个科室重点手术90%覆盖。

  5.单剂量氨甲环酸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结论:接受髓内钉治疗IT骨折的老年患病的人能在手术开始前单次注射15mg/kg的TXA。

  来自500多家医院和40,000名患者的数据表明,约50%的高危患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与非高危患者相似。氨甲环酸的使用与静脉血栓、心肌梗死、癫痫、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关。

  结论:氨甲环酸在减少输血方面有效,无论患者处于基线高危状态,氨甲环酸与并发症的增加无关。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定义:单位时间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自体输血量占手术患者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之和的百分比。(此处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总单位数/(同期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单位数+自体输血单位数)]x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血液保护技术的水平,通过开展自体输血可以大大降低异体血输注的风险。

  红细胞因密度最大而分离至离心室外侧面。白细胞和血小板属中等密度,移向离心室的内胆。血浆是最轻的成分,最贴近内胆表面,最终流出离心室帽的流出管道。

  对出血进行洗涤过滤,检测菌落数。结论认为,如果出血洗涤过滤后回输,患者血液内的细菌数量和口腔科操作后患者血液内的细菌数量一样,因此出血洗涤过滤后血中的菌落数增多没有临床意义。

  从观察性试验和6300多名受试者和各种肿瘤来看,无论是不是使用白细胞滤器,癌症手术中的细胞挽救似乎都足够安全。自体回收血去白细胞的效果相当于放射治疗。在癌症手术中,不可用辐射并不是挽救细胞的禁忌症。利用白细胞耗尽的回收自体血,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异体输血的风险。

  采血量 =全血容量x[(稀释前Hct-稀释后目标Hct)/稀释前后Hct平均值]

  (1)实施ANH时,通常情况下,采集的血液保存在室温 ,且采集后6~8h内回输,所以保留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部分止血功能。

  (2)对于心外科体外循环手术,ANH所起到的保护血浆和血小板的作用比较明确。

  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三级和四级手术用血总单位数/同期三级和四级手术总台次

  2.例如,在高收入国家,输血最频繁的患者年龄是60岁以上,占所有输血的75%。输血最常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移植手术,大规模创伤以及实体和血液恶性肿瘤治疗的支持治疗。

  3.在低收入国家高达54%的输血是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常用干处理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和严重的儿童贫血。

  按收入组别分列的献血中输血传播感染的流行率(中位值、四分位间距)2018年

  1.自体输血,是三级医院的核心指标之一,更是让全院医师认识患者血液管理理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假如是慢性贫血患者,假如术中没什么大出血的风险,我建议把输血的时机纠正,在手术主要步骤完成之后再为患者输入红细胞,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特别是胃肠道相关的手术,能够使用此方法,因为出血风险是比较低的。对于有大出血风险的患者,需要在术中提前备好通道,或预备好血液,除非是急性失血在术前纠正患者贫血,慢性贫血不需着急在术前纠正,这就是我的观点。

  建议是在6个小时内,假如时间超过6个小时,我建议将其放置4度冰箱中,在放置时一定要贴上特殊标识,避免其他医生拿错,这是需要非常注意的问题。